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搬家纪事

发布时间:2018-11-23 阅读量:
与改革开放同成长 与美丽工投共奋进

□  徐 锋

     我是1985年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到盐场的,到现在整33个年头,作为盐场的员工,基本见证盐场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历程。细细数来,在盐场,我大约搬过多次家,从集体宿舍到单身宿舍,从独家独院平房到环境不错物业还好的住宅小区,从多层集资住宅到商品电梯洋房,面积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高,每次搬家心中都是感慨悠悠。应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基本折射了我们盐场在进步,员工生活质量在提高。

    我是19857月师范毕业来盐场教书的,那时盐场大学生金贵,分给我和同事一间12平方米的宿舍,只是房子老旧,低矮阴仄,夏天异常闷热,蚊子又多,经常睡不好觉。到了冬天,屋里又格外的冷,窗户要用塑料布钉起来。房子平时盐潮卤辣的,墙上掉沙灰,地面起盐硝,我还算满意,毕竟有了自己蜗居。1988年,老大不小了的我,申请婚房,组织根据学校条件,分给我15平方米教工宿舍作婚房,安排瓦工用石灰涂了大白,那时我收入还可以,添置组合家具和席梦思,小家也就初具成型了,成为我“独立”后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家。那时一排房子可住好几家,好似大杂院,由于面积小,家家都搭个“小拖子”,用来做饭、放煤球等杂物,谁家做什么饭菜,不用问,用鼻子一闻就知道。

   宝宝诞生后,家里没人带孩子,我把小妹带来帮我照看孩子,房子就不够住了,时任领导从关心知识分子角度,体谅我的难处,特事特办在大浦工区为我盖了三间瓦房,面积45平方米,对我来说算是高配了。我在家院搭起“丁头舍",解决了厨房问题,每月房租不到10元。家里种花养鱼,新房经过一番装修,有模有样,家里开通了网络,妻子似乎是十二分的满足,在朋友帮忙下,完成了第二次乔迁。该房于2000年左右场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出售给个人,售价大概不到2000元,本人成了真正的房主。

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连云港大发展、大开发的交响曲,盐场迎来“盐场变工厂、盐滩变城镇、盐民变市民”的新时代。2010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集团公司的棚户区改造正式列入中央和省市预算内投资计划,市里划拨建房用地1000亩。经过几年努力,集团历史上最令人欣喜的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共计七个职工安置小区。 在妻子的劝说下,我用公积金贷款买下了93平方米的集资房,总共花费也就20万出头,每平方不到2000元。花了10万进行了装潢,装上网络电视,用上管道液化气、独立厨房、卫生间,有了自己的书房。房子装好后,正好赶上大浦平房拆迁,就提包即住了,这是俺第三次搬家,太顺了。

    本来打算,年龄大了,想买个电梯房养老,去年10月一个偶然机会,我和对象看中了自家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海旭花园9层的小高层电梯房,楼内面积143平方米,赠送面积44平方米,楼顶还有70多平方的露台,教育、交通等配套也还不错,妻子啧啧称赞不已,从她喜悦的表情中,我知道她又有了想法,我立马到售楼处交了首付,待到今年元旦交房时,会为自己和家人打造一个带“空中花园”的电梯洋房。

  盘点这些年来的搬家经历,让人无不感慨万分。房屋的变迁,见证了盐场人生活的日渐饱满,见证着港城住房的变迁和进步,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给集团员工住房条件带来质的飞跃。我的搬家史,可以算得上是我的进步史和“发迹史”,是改革开放员工生活改善指数提升的表现和标志,更是企业迅速发展的见证及缩影。

 

返回列表
上一篇:
秋天最美的诗
下一篇:
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