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光鱼汤赛羊汤

发布时间:2017-08-02 阅读量:

            □  卢同根

淮北盐场方圆数百公里,向来就有“十月沙光赛羊汤”的说法。这种说法源自于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正月沙光熬鲜汤,二月沙光软丢当,三月沙光满墙撩,四月沙光干柴狼,五月沙光换胎骨,六月沙光重还阳,……十月沙光赛羊汤……。

这一民谣生动地描述了沙光鱼的生长规律。每年从农历正月开始,如果你有幸逮几条沙光鱼用来熬汤喝还是蛮有鲜味的。到了二月份,沙光鱼就又软又瘦了,盐乡人一般是不会再吃的,三四月份就更不用提了,不仅骨瘦如柴,而且食之无味。煮出来就像鼻涕一样,撩到墙角上都不会掉下来,因此,总是被人们扔得到处都是。五月份沙光鱼开始脱胎,六月份又重新还阳,说的是新生的沙光鱼又出来了,并且慢慢地长大。到了十月份是沙光鱼最肥最鲜的时刻,盐乡人如果有人家坐月子,往往会用沙光鱼熬汤投奶,故有“十月沙光赛羊汤”一说。

关于沙光鱼,有一个让人好奇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沙光鱼就生长在淮北盐场沿海一带,是这里的独有。它们原住在近海各海港之中,头大大的,身子长长的,受东海龙王管辖。作为一方诸侯,沙光鱼为鱼正直,生性好强,且聪明能干,治理的水域颇有政绩,自己能建豪华的地下宫殿,冬夏可以避寒暑,四季可以防敌害,所以,它的后代至今都有打洞的本领。它头大肚皮大,尤为贪食,以每年一尺的速度生长,又有桀骜不驯,狂妄自大的德性,因此,有时连十尺长的龙王都不放在眼里,并且还有篡夺王位之心。有一年春天,东海龙王举行鱼类竞争选拔赛,参赛的沙光鱼认为自己能吃能长,十分了得,于是在赛场上对龙王说:我一年一尺长,十年赶上你老龙王。言下之意,想谋夺龙王之位。龙王听后大怒,下旨惩戒:罚你一年一脱胎,永远做个小乖乖。从此,沙光鱼只能活到每年的三四月份就会自己消瘦而亡,体长最多也就一尺左右。

对盐乡人来说沙光鱼是有过巨大贡献的,曾经是盐乡人的“救命鱼”。它主要生活在海水与淡水混合处,俗称阴阳水之中,其最大的特点是鱼肉细嫩,异于常鱼,有独特的风味。当年,她曾救过无数条盐乡人的命。解放前,盐乡人家家穷得要命,没有吃,没有穿,只有靠就地取材度日子,有民谣就讲得很形象:春钩小蟹度春荒,夏咽野菜当饥粮,秋天依靠逮沙光,冬天只有去逃荒。说的是当年盐民们没有粮食吃,只有根据季节的不同,靠捉小蟹、挖野菜、逮沙光来维持生命和生活,到了冬天,鱼蟹没有了,野菜没有了,只得外出逃荒要饭了。听父辈们讲过,如果没有沙光鱼作为临时救命粮充饥,当年会有更多的人饿死。盐乡人家有些逮鱼高手会将沙光鱼晒成干子后,和附近农村人偷偷地换些蔬菜吃,也多少解决了一时的生计问题。

对现代化城市而言沙光鱼是有经济价值的,是城市人的“乐趣鱼”。在淮北盐场一带钓沙光是一项有趣的运动。一般最好的季节是在每年的七月到十月。钓早了,鱼太小,费力又费时。钓迟了,天气转凉,不易上钩。所以夏秋季节最适宜了。其实,钓沙光是可以用“钩子”钓的,但那是“笨”人采取的方法,不仅慢,费时费力,而且半天也钓不了几条。盐乡人钓沙光都是用“蛙钓子”,只需用线将蚯蚓、蚂蟥之类的诱饵串起来,扣在钓竿的引线上即可。钓者右手拿杆将带有诱饵的线抛出去,慢慢地在河塘里移动,因为沙光鱼生性好吃,嘴咬到食物一般不容易松开,所以,人们就利用它的贪吃习性,当发现它咬钓时,用力一甩,左手拿着舀子一等,鱼就落网了。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来形容钓沙光是最恰当不过了。那些钓鱼高手都要下到齐腰深的水里去钓,一是深水处鱼多且都是大个的,二是在深水处钓没人干扰。一般带根鱼竿拿个舀子,不到半个时辰就能钓上五六斤。沙光鱼的经济价值也不菲,大一点的可以卖到二十元一斤,饭店里的一盘价在四五十也是有人吃的。

对当今生活来讲沙光鱼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是人们餐桌上的“好吃鱼”。常言说得好,会吃才会生活。吃沙光就是如此。在江苏沿海一带,有三种鱼极为相似,第一是沙光鱼,第二是小滴根,第三是滩虎龙。小滴根总是长不大,貌似小时候的沙光鱼。滩虎龙个子也不大,则类似于中年时期的沙光鱼。有趣的是这三种鱼对盐乡人来说烧制时一般不会去清理它的内脏,而且吃起来是囫囵咽,决不吐刺,因为它们又嫩又鲜,几乎没有刺,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吃起来也是十分可口。当然沙光鱼的吃法就很多了,不仅烧汤吃,而且可以红烧吃,烤着吃,晒干以后蒸着吃,是盐乡人难得的口福。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盐场实行的是对口滩,洼地多,池塘多,遍地都是沙光鱼,逮多了吃不了怎么办?图省事的人家往往也不清理内脏,就将一大盆一大盆的沙光鱼直接撒上大盐,腌成咸干子待日后吃。不怕费事的人家总是将小一点的扔给鸡鸭吃,大一点的则用刀一条一条剖成片,不撒盐晒成鱼干,等待冬天和大白菜一起烧,吃得人们直流口水。这一吃法既简便又富有营养,至今盐乡人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吃法。当然,沙光鱼最科学最流行的吃法还是烧汤,只要方法得当,掌握火候,做出的汤一定乳白稠浓,鲜美可口,赛过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