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发布时间:2023-06-13 阅读量: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曾将人生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静静流淌,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危险重重。在表面平静的生活背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几条汹涌的暗流。如何才能顺利跨过人生的暗流,通往彼岸?罗伯特用无数临床案例,拼凑起了一位蛤蟆先生,并讲述了他从抑郁到痊愈的过程。

当你看到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你可能以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而等你读完全书你会发现,这是一本借着儿童读物之名的心理学读本,是让我们成人去阅读去思考的书籍。

为了更好的了解书中的角色,我还专门阅读了本书的前传《柳林风声》,这是一本真正的儿童读物,里面的每个正面动物角色都积极向上,充满能量,我们的蛤蟆先生在书里自信活泼爱表达,勇敢张扬爱时尚。但是到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的时候,蛤蟆先生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虽然外表乐观,但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内心早已伤痕累累。他从小生长在没有欢乐的家庭里,父亲古板严苛,对蛤蟆的生活学习总是说一不二,母亲懦弱胆怯,虽然爱护蛤蟆,但总是美化父亲的所作所为,并美其名曰“为你好”。这是不是很像我们中国家庭宣扬的那种严父慈母组合?从7岁被送去私立学校,到大学选择拉丁语专业,再到毕业后继承家族产业,蛤蟆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由别人决定。他像自己人生里的局外人,只能将伤痛深埋心底。长大成人后,原生家庭的伤让蛤蟆形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继续折磨着他。他绞尽脑汁地经营父亲留下来的蛤蟆庄园,然而大家总拿父辈的辉煌说事,丝毫不在意他的付出;为了得到认可,他努力取悦他们,可换来的却是横加指责;为了看起来合群,他甚至佯装成热情的嬉皮士,活成了别人的开心果。然而,哪怕是牺牲了自己,也未能换来他人的好感。在做了一切尝试改变却错误的决定后,他患上了抑郁症,家园被黄鼠狼一度霸占,连最喜欢的村校董事一职,也即将被好友取代。曾经衣着光鲜的蛤蟆先生,最后却活成了蜷缩在桌子下面,大气都不敢喘的臭蛤蟆。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曾有过蛤蟆先生的影子。从小到大,生活上、学业上、工作上,当你费尽心思讨好一个人,对方不仅不感激,还利用你的善良索取更多;你用尽全力去工作,但命运总给你使绊子,让你的一切辛劳付诸东流;甚至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连你最亲近的人,也总是对你恶语相向,让你一边背负着恩情,一边又咽下苦水。

当然,书里的蛤蟆经过了心理医生苍鹭的治疗之后,慢慢接纳了痛苦的过去,放下了心理负担,最后又重新变回一只神清气爽的蛤蟆。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苍鹭这样的指路明灯,更多的是要自己治愈自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是呀,人生苦难重重,想要挣脱厄运,旁人无能为力,只有靠自己的觉醒和行动,才能让自己获得救赎。就像苍鹭指引蛤蟆那样,当我们尝试想改变的时候我们先学会问自己: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只有当你在自我治愈的路上,主动迈出第一步,新世界的大门才会随之为你打开。

书中最后,蛤蟆抛下过去,远离故土重新开始,充满自信的内心就是他的武器,是他面对以后纷繁复杂世界的强大后盾。书毕竟是书,蛤蟆在书里快速自愈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明白这只是成人童话故事,小小薄薄的一本书想要快速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内心是几乎不可能的,只是希望读过这本书之后能触发一个人勇于改变自己、治愈自己的机关按钮,书里的分析和指引能在你沮丧、自卑的时候给你以轻轻的抚慰和帮助,即使在枪林弹雨的世界里总是被打回原形,但这本书永远是你的自留地。(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