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名字——周恩来

发布时间:2021-06-18 阅读量: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村里的大人们经常用这样朴素的语言表达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上小学的时候,课本上有飞机遇到紧急情况,周恩来同志将自己的降落伞让给小杨眉的故事,非常感人。

长大后,对周恩来同志的革命事迹有了更多更深入的学习和认识,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个温暖而又自豪的名字。

一个思维周密的人

周恩来同志善于辩证思维,尤其是党成立初期还很不成熟,他总是能从实际出发,运用辩证思维,创造性地执行党的决议,使党和红军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他善于前瞻思维,隐蔽战线就是典型的例子,龙潭前三杰、后三杰、佩剑将军等事迹展示了他布冷棋的智慧;他善于系统思维,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经常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局面和形势,总是能从全局出发进行全面高效地组织和实施;他善于底线思维,这是在战争年代形成的,总要从最坏处打算,谋求最好的效果。二占遵义六天后是否实施打鼓新场战役,在一边倒的情况下,他没有轻易决策,最终支持了毛泽东同志正确主张,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他善于战略思维,周恩来同志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大部分处于党中央决策层,很多战略都是参与者、贡献者,善于把握革命和建设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著名的“九月来信”为开好红四军“九大”指明了方向,为红军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包含了周恩来同志的战略思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也体现了他的战略思维。

在他身上还有历史思维、法治思维等很多好的思维方式,都需要我们学习,从中汲取力量,提高自身工作业务能力,像他那样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长征过草地前周恩来同志病倒了,是杨立三、陈赓等同志抬着他过草地的,建国后两位将军逝世,他亲自抬棺扶灵,表达自己对战友感恩和怀念之情;1937年周恩来延安崂山遇险,随身秘书陈有才等同志英勇牺牲,周恩来同志两次为陈有才落泪,一次是看到沾满鲜血的毛毯,一次是得知烈士墓地没有保留下来。正如邓颖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所说的:“友才是替恩来死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中牺牲的老红军钟步云是周恩来同志的秘书,周恩来同志认为“老钟是替我牺牲的”,一直关心他的亲属生活状况,即便到1975年,在病榻上,还安排同志去看望钟步云的家属;阔别延安老区26年后,周恩来总理回延安,对生活在延安的老朋友、老邻居的名字依旧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看到老区人民生活还很困难,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范,我们或许需要仰视,但是他对战友和人民群众的感恩品格,是我们普通群众都能学习的,而且能做到的。懂得感恩就能心中装着他人,就能知道来时的路,就能做好当下,就能为美好未来全力奋斗。

一个永远面向未来的人

有人说周恩来同志青少年时期发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至今无人出其右,至少说明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很了不起,能视民族崛起为志向。后来的革命生涯,我们发现这个“未来大志”,事实上也是长志。他东渡扶桑、法国勤工俭学,不断追求革命真理,到回国参加革命,无一不是为了这个“未来大志”而努力,无论革命遭受挫折还是自身需要忍辱负重的时候,他都能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好本职工作,呕心沥血为人民,所以深得人民的爱戴。新时代的我们只要立下了为国家、为民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志向,就能坦然地面对挫折、委屈,就能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毫不气馁地不断的努力奋斗。

周恩来同志建立的不朽功勋,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的丰碑和骄傲,融入了党史、革命史、中国史、民族史之中,也融入进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中,犹如高山流水浸润我们的心田,温暖我们的情感,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成长为“大我”。(蒋干兵)